第三百二十一章 金军第一次攻宋(二十八)(1/2)

郭药师过河后,立即攻取滑州,接着率骑兵先遣部队紧随何灌之后,一路追击。等郭药师追至氾水,何灌之兵又望风惊溃。何灌无奈,只好率剩余兵马退还至京师。

何灌入城请求觐见,欲禀报梁方平逃跑之事。由于朝廷当时正处于纷乱之际,根本顾不上追查黄河失守之事。宋钦宗也没时间见他,只是令他控守京城西隅。

金兵渡过氾水之后,击鼓而壮行,浩浩荡荡,气势震天,大队骑兵劲旅朝着东京城奔袭而来。沿途府县纷纷派人火速入京禀报,“中外震动”。

宋钦宗获报后,为应对非常之变,立即对领导机构作了调整。首先撤销亲征行营使一职,改任李纲为御营京城四壁守御使。接着免去白时中太宰职务,任命李邦彦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张邦昌为少宰兼中书侍郎,赵野为门下侍郎,王孝迪为中书侍郎,蔡懋为尚书左丞、同知枢密院事。吴敏继续担任枢密院使,耿南仲由签书枢密院事升迁为尚书左丞。

同时,宋钦宗向全国诸路各派出一名身边内侍,让他们代表朝廷,督促诸路帅臣,赶紧率勤王之兵入京增援。

从正月初五宋钦宗御临宣德楼那天开始,李纲正式受命,全面负责部署东京城防务。他深知自己肩负重任,不敢有丝毫怠慢。他采用百步法分兵,将外城城墙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防区,每一防区派出一万两千余人作为正面作战部队,另外还配有保甲、民兵、厢军等辅助队伍。对这四个防区,李纲各安排一名皇帝宗室成员与一名武臣共同担任防区提举官,又各安排一名皇帝侍从官进行督察。各个城门是防御重点,李纲皆派遣宦官担任使臣,按职务大小“分地而守”。

同时,李纲下令全城军民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开展备战,修楼橹,挂毡幕,安炮座,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檑木,备火油,凡是防守所需之器械,都做了充分准备。

另外,李纲还迅速召集了马军与步军四万余人,将他们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每军八千人,并建立了统制、统领、将领、队将等组织体系,每天进行军事训练,以提高军事素质和战斗力。

李纲安排前军驻扎在通津门外,以保护城内粮仓--延丰仓,仓库里有豆粟四十余万石。后来勤王之师集结于东京城外,多亏有这批粮食做军粮。后军驻扎在朝阳门外,控制樊家冈一带较浅的濠河,使敌人骑兵不敢接近城墙。而左、右、中军都驻扎在城中,作为战略预备队,以备缓急之用。

东京城作为首都,是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军事重地。东京城由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组成,城防工事主要分布在外城,而且修筑得很坚固。外城四面城门共有14座,其中水门有7座。各水门跨河设有铁栅闸门,每到晚上,都要放闸闭门,以防敌人沿河潜入城内。城门是交通运输的主要出入口,也是防守与出击的重点。每座城门口都设置有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形或方形的瓮城,以加强城门入口的防护。瓮城之上设有战棚,供守城士兵防御和休息之用。外城城墙每隔六七十步设有一座马面,马面突出于城墙之外,可以交叉射击,保护城墙不受敌军破坏。大约每隔二百米设有一座库房,内藏各种武器和军需品。为加强城防,在外城周围还开挖了一条护城河,河两岸栽有榆树柳树,也能给攻城敌军构成障碍。

正在全城军民积极备战之际,太学生陈东忽然又上书。他上书不是建言如何抗击金兵,如何保卫东京。他关注的不是外患,而是内忧。他在奏章中说:“臣窃知上皇已幸亳社,蔡京、朱勔父子及童贯等统兵二万从行。臣深虑此数贼遂引上皇迤逦南渡,万一变生,实可寒心。盖东南之地,沃壤数千里,其监司、州县官,率皆数贼门生,一时奸雄豪强及市井恶少,无不附之。近除发运使宋焕,是京子攸妻党。贯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