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布衣天下(大结局)(2/3)
的楚国境内,棉纺和毛纺技术终于取得重大突破。
技术大进步的消息传到拉萨城。正在安排高原牧民撤离、在关键山口河谷地带建立棱堡、准备在雪域高原挡住蒙古帝国大反攻的李毅夫松了一口气,转而寻求和枭雄铁勒谈判。
李毅夫不想将楚国的大量财力投入到和蒙古帝国的消耗上,因为金国居然要突破天花板,走上原时空沙皇俄国那般的道路。何况还有财富无双的大周政权,士绅阶层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一统草原、霸凌四方的铁勒能屈能伸,竟然接受了李毅夫的条件。他赎回了自己的大儿子,组织工匠打造新式火器,还为了建立作坊、获得粮食的土地而彻底灭亡了党项西夏国。
李毅夫眼睁睁看着金国的变革在完颜希尹等惊世之才的推动下走向深处,眼睁睁看着夺回荆襄的大周装备了一门门大炮,他自己却无能为力。只因为在蒸汽机技术和冶炼技术出现代差前,装备了大炮的蒙古骑兵无比可怕,搞不好楚国只能和蒙古帝国拉锯数十年。
幸运之神终于光顾了李毅夫。
蒙古帝国建立者,大可汗铁勒,竟然在凌辱西夏国王妃时被咬掉了下体,流血而亡!
李毅夫念头通达,趁着蒙古帝国大乱,利用经贸往来挑唆草原部族反叛。这还不够,李毅夫还威逼利诱蓝贴儿,扶持了蓝贴儿的小儿子当大汗,然后便忙不迭地举起贸易往来的武器,飞快地掏空着蒙古帝国。
雪域高原的防线基本够用。和蒙古帝国签订一系列协定之后,李毅夫迫不及待地带领平均年龄不足二十岁的青年禁卫军、装备大量中等口径火绳枪的紫荆军、经过扩充和整编的老牌主力秦岭军从汉中北上。
李毅夫先是收编了军阀林立的西军,然后引导楚国境内的工商势力到关中各地经营,顺便建立支撑大战的补给线。完成一切准备之后,李毅夫终于带着二十万大军,在陕西富平地区与金国决战。
面对气势汹汹的楚国大军,内斗不断的金国终于初步团结起来。完颜宗弼和完颜希尹各退一步,完颜宗弼领军到徐州盯着大周,从监牢中出来的完颜宗翰调集精兵强将出征。
新兴楚国和金国大战一年零两个月,最终以经济崩塌的金国全面撤退告终。楚国赶到黄河边上,时刻威胁着金国占据的河东地区。
蒙古贵族终于意识到,再接着被楚国吸血下去,耗尽抢掠所得的蒙古帝国将要退化到几十年前的部落形态。心力交瘁的蓝贴儿签订了条约,将河西走廊等战略要地卖给楚国,带着交换得到的火枪火炮技术再次西征,花费数年时间便打下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确定蒙古铁骑主力离开大草原之后,李毅夫发动了灭国大战。他要赶在金国走上另一条近代化道路前将其扼杀。
大周不是没想过趁着李毅夫的楚国和蒙古帝国、金国等国轮番大战之际,出兵牵制楚国大军,却总是陷入可悲的内斗。改革陷入停滞,士绅陷入囚笼,儒学终显落后。
先前楚国大战时,南亚各地的反抗势力勾连发动,楚国移民和官员、商人只能躲在少数城池中。等楚国熬过困难时期后,李毅夫默许武装商队在“安全区”外大肆抢掠、捕获紧缺的劳动力,于是热带雨林也挡不住疯狂的民间武装,南亚再次平定。
练兵数年的风帆舰队终于拿到了拨款。年轻的楚国水军将领利用六分仪和望远镜带来的巨大优势,用火炮击溃了上百艘弯月战舰。充满进取心的楚国朝堂开始鲸吞盛产香料珠宝的东南亚群岛,楚国国库收入再次暴涨。
暴涨的军费也不够楚国在数千里外维持数十万大军。楚国立法发行了大量国债,堪堪满足消耗。
有了巨额钱粮作为支撑,楚军指挥部得以组织三十万青壮民夫整修道路,然后制造大量木筏顺黄河而下。在京畿道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