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节 王四娘家(3/4)

子”。王四娘家虽然都是女孩子,却都是能吃的年龄。有了这些政策,家计总算不那么紧张。

杭州是鱼米之香,鱼虾螺蛳之类的水产还算便宜,肉类可就贵了。所以沾上肉类的小荤都不便宜。至于大荤,那更是买得人寥寥无几。

匆匆忙忙的买好饭菜带回家去。三个女儿已经下学回来了,正围着方桌写作业。王四娘虽然不识字,可是也见过师爷先生们写字用得是毛笔,垂直落笔的。三个女儿却是用木杆的炭笔,斜着写字。到底是怎么一码事她也不懂,不过女儿如今能读能写却是事实,这就足够让她欣慰了。多少地主粮户人家的女儿都是睁眼瞎呢。

大女儿已经十五了,身子比过去拔高了不少――她长得这么快,让王四娘很是不快。这小娘子的个头已经和她一样高了。再这么下去就没法穿她的旧衣服,只能做新得了。虽然姐姐淘汰下来的旧衣服可以给妹妹们穿,但是二个小得长个子的势头一点不比姐姐差。

“一个个都和吃了粉似得。”王四娘最近经常这么嘀咕。她不知道因为这二年她们摄入的动物蛋白质远比过去多得多,育起来就要比一般人好。

十五岁的女孩子,要在过去就得预备着配亲了。嫁了人家里的负担也能轻一点了。现在他们已经不是自由身,儿女的婚事也得老爷了话点了头才行。上次她就试探性的问过蔡管家,但是蔡管家却关照她不要动这个脑筋。

“老爷不喜欢家里头的女孩子早嫁人。你这事就先缓着吧。”

为什么不喜欢女孩子早嫁人?十五岁也不早了呀。王四娘转念一想大约老爷是要要挑几个丫头到跟前伺候?于是又试探性的问起内宅要不要挑丫鬟进去当差?结果还是一无所获。蔡管家说如今内宅没有女眷,老爷用不着许多丫鬟伺候。女孩子就留着在义塾继续念书好了。

王四娘不死心,试探了好几次,又暗示只要能把大妹弄到内宅当差。一定会给他好处。没想到蔡实当了管家之后油盐不进,一句有用的话也没露出来。只叫“让孩子好好念书”。再四询问,蔡实也就多说了一句:“书读得好的,将来必然是有好处的。”

女孩子书读得好到底能有什么好处,王四娘一点不明白,不过眼见着大妹一天天大起来,她不由得有些担心起来――自己十五岁那会已经当了沈家的新妇了呢。再这么耽误下去可怎么得了?

想是这么想。平日里这些话她都放在心里头。

“大妹!把桌子收拾干净,一会就吃饭了。二妹,你来帮我烧火。三儿。你一边玩去。不要碍事!”

王四娘一边和女儿们说话,一边把饭菜放上炉灶上回热一下。炉灶里烧得是山上整枝下来的柴火,每个月按人头由总管理处分给各家各户的。正烧着火,丈夫沈大也回来了。

他一整天都在山上在桑园里忙活。脚上糊满了黄泥。先从屋门口的水缸里舀起几勺水把脚冲洗干净。这才换上家里的布鞋进到屋子里来。

看到老婆居然提前下班回来了,沈大一点也不惊讶――他在记工室已经知道了。

沈大沉着脸,王四娘和孩子们也不敢招惹没趣,一家人默默的围着桌子吃完饭,趁着女儿们收拾碗筷的时候,沈大才开口说老爷今天刚刚去看过桑园,说还要把桑园再扩大一倍。

他点着了老爷上次赏给他的水烟斗,咕噜咕噜的抽了起来:“……面积扩大不算。据说还要再请个人来教我们怎么种桑。搞密集种桑――我们家从爷爷辈上就种桑采叶了,还要人来教?真是!”

“又是从广里那边来得吧。”王四娘给一家之主沏上一杯末茶。这是开春的时候仓库清理茶叶囤子扫出来的茶叶碎末,廉价卖给山庄里的奴仆,算是一种福利。虽然卖相不好,里面倒有不少上好的茶叶。

“大约是吧,这次新种的桑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