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不是为谁作的歌(2/2)

都没有想通。

按理来说,评委是一个相当中立的职位,无论是哪种比赛,评委都不能够和任何一个参赛选手露出过多的亲密表情,这是必然的情况。

但为什么对沈武寰就这么特殊?

对于这个问题,沈武寰很轻易的解答了出来,“并不是她们对我表现亲密,而是对于我们国家的唱法表现的亲密,对于她们那样的音乐人,行走在世界之中,见过的和听过的音乐种类多到数不清,但我们国家的音乐她们却很难接触到,这就是为什么她们会对我充满兴趣的原因。”

“您这首歌里面融合了很戏种和民族的唱腔,但曲调却又不是戏曲的,至少在我看来,觉得...”

这次来德最小的一位乐师有些怯生生的说着,却又有些说不下去了。

原因嘛,沈武寰自然知道。

“是不是觉得这个曲调和唱腔加在一起显得有些滑稽?”

那位小乐师尴尬的愣了一下后,点了点头。

而其他的人此时就算不说话,但光看她们的表情也知道,恐怕脑子里的想法也是相同的。

沈武寰并没有第一时间解释,反而问道:“你们对实验音乐有什么看法?”

向音仪第一个道:“就是很神神叨叨的那种。”

几个小辈也接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却都和向音仪的感想差不多。

沈武寰摇摇头,“神神叨叨确实是实验音乐给人带来的表象,但追其核心实验音乐是相对商业音乐来讲的。”

“商业音乐有内核,无论是追求情爱,诉说愁苦,它们都是作者的一种表达自我诉求的方式,当然更多的是引起听众的共鸣以达到商业目的,作者并不一定要有类似的感悟和体验就可以创作商业音乐。”

“但实验音乐却完全摒弃了商业目的,很多实验音乐完全是有感而发的,喜欢的人自然而然会喜欢,不喜欢的人就会觉得很神经质,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因为它本来就不是为谁作的歌。”

几个小辈听得懵懵懂懂,但沈武寰却也不再解释了。

毕竟实验音乐这种东西是非常核心向的,即便别人再怎么安利,会听的人仍然会听,不会听的人仍然不会去听。

就在这时,那位名叫妮娜的德国女士走向了沈武寰。

而沈武寰也看到了对方,并向她点头示意。

“你好,我是妮娜·哈根,很高兴认识一位朋友。”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