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报国志(2/2)

,他从来没有这么痛恨自己的身体不争气,矿业工程师的天地是在野外,而不是在课堂。

煤矿很容易找,以前就有人在这里挖石炭,石女村和小凤坡投降过来的山民都知道这里。所以只要稍微一打听,连向导都有了。正如张春所说,矿体不大,但是品质非常好,不管是炼焦,还是给化工所进行煤化工研究,都是很好的材料。

只是储量前景不好,服务期不会太。按照王仁彬的说法,这连小矿的价值都没有。

王仁彬希望马上带着调查组进山,沿着这条成矿带寻找大矿。但是张春阻止了王仁彬的冲动。他说现在的任务是做好研究,培养好生。打好的基础再进山。反正矿就在那里,跑不掉。

因为这个矿,小凤坡的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一年多的时间,陈继祖已经开垦出了足够的梯田用来种植,只不过因为水源的问题,只有不足四分之一是水稻田。大部分都用来种植玉米和红薯和各种豆类。

农业所在酒精厂的基础上,扩建了淀粉厂和食品厂。而医药厂是医所接管的。

环境所在这里下了很大的功夫,因为在他们看来,整个大山迟早是要被接管的,山民们越来越依靠南张街,越来越依靠小凤坡和石女村,到时候接收过来是顺理成章。只需要守备队有足够的武力和威慑力。

随着煤矿的发现,环境所要解决的事情又多出了一样,那就是对王仁彬所提出了煤矿开采方案完善处理环境问题的方法。

张春提出的要求是,不要让工业和矿业破坏农业基础,否则就得不偿失。

环境组同时也进入了机械厂,这部分人有在油脂厂处理污染的经验。

王仁彬被张春提出的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放在整个大环境系统下进行平衡的理论所震撼了,这和西方的唯利是图的理论截然相反。

“西方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个人经济利益至上,所以提出了一切以利益为中心。但是这错误的。或者说是在人均拥有资源充足的条件下所提出的理论。但是在中国不行,我们人多,不管我们有多少资源,分到我们个人来说,都是不够的。所以保持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让所有的资源都能够进行最佳的回收和利用,才能够保持我们整个民族、整个种族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能够拥有多少总资源,另一方面我们能够利用多少资源。这和西方不同。西方的人均拥有资源量是我们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再过分的浪费也不会超过限度。这就是中西方最大的区别,西方将个人,讲个性,讲自由和民主,本质上是自私自利。而我们讲民族,讲集体精神,讲奉献和牺牲,是为了整个种族可以牺牲个人,是大公无私。”

王仁彬和王琳娜两个人面面相觑,因为只有他们知道,这两种化之间是有多么大的冲突。张春很显然没有出过国,但是却一言道尽了其中的本质。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