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王自立(2/3)

王自立原名王聪,自立是到日本后自己取的名字,在日本弘院读理化专业,在绝大多数师范和军事政治的留生中是个异类分子。周欣,原名筱原欣子,是一个日本华侨的女儿,不过从小在上海大,九岁到了日本,也在弘院读理化专业。王自立是个非常英俊,看起来颇为内向害羞的男孩。不过这个男孩性格倔强的很,胆子也很大,直接把周欣给拐回国了。

王自立十九岁,江苏人,家里已经给他定了亲,算是有一个媳妇。家里说周欣只能当小妾,王自立又带着周欣跑到了上海,在《科世界》报社当一个小编辑。周欣也确实娇小可爱,聪明,爱笑,一笑两个酒窝,十分喜人,值得王自立这么不顾一切。

王自立和顾明是在订购蒸馏器时开始通信的。这不又被顾明拐到了小山村里。

理由很简单,王自立要给棉油脱毒。

随着纺织工业的兴起,全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剧增。棉籽榨油也就出现,并广泛运用。云龙镇李家也建了一个榨房榨取棉油。棉油虽然有股味道,但是老百姓又有得吃就不错了,所以很多穷人都是吃的棉油。

张春不让买这种棉油,说这种棉油有毒,里面有种叫做棉酚的化合物杀精效果很好,都可以当避孕药了。顾明就写信告诉王自立,因为他负责《科世界》理化编辑工作,让他在杂志上宣传一下,毕竟大半个南方都在吃这种棉油,这是件大事。王自立也没听说过,但是张春说得这么专业,他就直接跑来了,问怎么给棉油脱毒。

张春也只懂一个概念,那里知道具体脱毒过程。只说棉酚是酸性物质,在棉籽饼中加碱性物质就可以达到一定的脱毒啊。比如食用碱,石灰水什么的。具体要实验才行。因为事关太多中国人的生育问题,顾明和王自立把这当成了亡国亡种的大事,所以回到上海,带着周欣就直接到了张家堡。

张春就在竹皮上村建设轧花厂,把张扬氏买的八个孤儿安排在轧花厂,因为还要设计和建设新型油脂厂,所以王自立兼着轧花厂的厂。在竹皮下村利用空出来的房子购买仪器设备成立油脂实验室。

实验室脱毒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要把棉酚提取出来,用小白鼠做对比试验,确定棉酚对精子的毒杀作用。这就需要较为准确严谨的实验。而棉油榨取工艺和残留物的运用以及防止污染问题也是实验室的课题。

实验室的花费惊人,两千两白银就没了,然后就指望着脱毒棉油能够尽快出来弥补研究费用的消耗。

小李家湾纳入张家,因为只有两家佃户,小李家湾只有七个四岁到十二岁的孩子进入张家大院习。这些孩子是免费的。不过石女村却有三十多个七岁的孩子想到张家大院上,差不多每家都有一个。张春说上可以,费也不需要交,笔墨纸砚张家供应。但是孩子们一日三餐的粮食需要家供应。

石女村的村民们见张家其它村子的孩子都是从四岁以上全部免费在张家上,自己家供应一个总是可以的吧,所以一咬牙,答应了。

十个工艺堂的生算是大清朝能够培养的高等职业的生了,他们分别是机械、化的生。不过要满足王自立的要求,还是差了一些,所以王自立和周欣除了教着十个生以外,把蒙堂机械和电年满十五岁的十个生也弄到了竹皮下村,特别是读书早的张家岭以前的四个生,水平比北洋工艺堂的生之高不低。因为张家岭蒙堂的生普遍有一个优点就是动手能力和自能力非常强。

王自立也被农堂和医堂的工作给震惊了。农是非常偏门,比理化还要偏门的一门问。但是现在这些十五六岁的孩子做的事情,是从来没听说过的啊。而且用的是中国传统理论,是把任何一个物种放在大小环境下的全面分析研究。而分类也似乎更加注重系统和血缘联系,更加强调进化原理,虽然不成形,但是也颇为惊人。

王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