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藏地隐忧与希望(2/3)
,只是感冒,不过他的身体状态不太好,免疫力很低,加上布达拉宫环境不好,太荫蔽。又不愿意离开布达拉宫,所以情况还是不妙。
这意思是灯尽油枯,该吃就吃,该喝就喝的意思了。
班禅在塔尔寺进行教育改革,阻力非常大。很多活佛和喇嘛们认为农艺是下等人做的事情,而是上苍养育了百生。
不过班禅仍然一边派孩子到西北大和敦煌大习农和林、畜牧。
同时请汉人的教师到巴达拉宫教僧,主要在大五明,诸如内明、 因明、医方明、工巧明等以及小五明,包括音韵、词藻等科上进行探讨,这样避免因为信仰而发生冲突,同时也尝试教农艺和百生。
班禅亲自在塔尔寺开垦了一块土地,种植青稞和小麦,据说收成不错。只是他把种子分发给了藏民,藏民把它当成神物供起来了。好在僧们开始开垦土地并进行种植,因为汉人的教师在传授中讲述了生物链循环的理论和进化理论,他们认为这就是一个大的轮回,与佛法并不违背。
加上班禅亲自倡导,并著述章以阐述其中的佛理。塔尔寺就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佛田和佛林。
所以可见班禅的改革还是取得了效果,但是时间太短,这没有三五年,一旦圆寂,班禅身陷政务,恐怕就会前功尽弃。
汉字的教习也在僧中进行。实际上所有的中小汉字教育,在教字形时都必须讲甲骨和字形的演变历史,让生知道每一个汉字是怎么来的。这反过来加速了王国维以及考古系对于甲骨的辨认和考证。
几千年前的字,以及他们的演变。在人们看来,每一个字都是一部历史。如果说一花一世界,那么汉字就是一字一世界。汉字丰富的内涵,藏传佛教中只有符咒才能比拟。这让僧人们感到了敬畏。
这种教育方式,让习的人在见到这样的字形马上就能知道这个字代表着什么。不仅不难记,反而是一旦记住就不会忘记。
列车冲出了雪,冲过了一望无际的草原和荒漠,因为那里的树木太矮了,还阻挡不了视线。一过延安,树木逐渐高大。等过了西安城,就进了森林的隧道,两旁除了树木,什么也看不见。
闲暇时,丽质就给水玲讲解字意,这吸引了车厢里的一些生,其中不发白皮肤西方人。
“为人要正。你知道正是什么意识吗?”
“就是要正直啊。”水玲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训练。所以化方面还是差一点,所以一有时间。张春和丽质都会教她。
水玲一边把腿放在窗户上做拉伸筋骨的动作,一边回答。只是她的拉伸动作有些吓人,几乎让人误以为她的腿和腰身断了。
“对了正直。正直时候来的字意。这正的字形是一个一一个止。会意字,守一而止。这个止的字形就是一个人双手合十,盘腿静坐的样子。所以有停下来,有守护的意识。”
“是很像呢。”水玲调皮地双手合十。
“阿弥陀佛。”旁边一个年轻的僧人念了一句佛。
惹得众人一声笑。
丽质笑着说:“要说这个正字,易经中和贞一个意思。正的字音从贞,实际上正就是贞的解释。贞的原始字形写成这样。”
丽质用手指沾水在桌子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八根直线交叉的图案。
“这不是佛教的图案。”几个人就问。
丽质一笑:“因为字形太复杂,不好写,所以把上面和左右都去掉了。变成了这样。然后几经演变成了现在的贞字。这正的很多含义都是从这个字形中引申而来的。”
“还真是,这个图案够正的。”大家都笑了。
“贞字,再古代是贞问的意识,就是卜卦问这件事正不正确,行不行得通。但是在更加古老的年代,是问这个国家还受不受得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