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上将军陆逊日记 作者:曹凌(7/8)

间不长,做敌人的时间不短。如今我们相交以利。不比意气相投的君子之谊。岂敢奢求信任。以抗儿为质,只愿能消除些他的疑虑,以期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虽说以伯言兄的信誉度不交押金也行,但是抗儿嘛我很满意。就不客气了。)

建兴十四年九月十七曰洞庭湖

有点后悔把抗儿带来了。魏子玉竟然起了培养庶长子的念头。还直接将抗儿指定为魏征的伴读。要知道选择继承人可是家国大事。立嫡立长,虽不能保证继承者多么贤明,可至少能减少纷争与内耗。可是。这事怎么和子玉说呢?他本人就是非嫡非长,全靠自己闯荡出偌大的家业。罢了,子玉春秋正盛,现在考虑继承人的事情为时尚早,再者,上位者的家务事还是少掺合为妙。他用兵处事,都隐隐有当年曹孟德的风范,所以这点上恐怕还是学学贾诩那般的谨言慎行,方为上策。

哎,不知不觉又想得远了。就目前而言,事情的进展比预期的要顺利很多。子玉既然已经留下了抗儿,又爽快地同意安排子鱼,这次作战协同姓的问题应该不大了。和子玉协作的感觉,确实与和吴王相处大不相同。他年纪轻轻,却有着一股强大的自信,宛若在高空之中俯瞰大地,尽掌天下之势。他少年得志,却仍能保持着谦逊的姿态,即便面对像我这样的下败将,从未露出过分毫骄矜之色。我仍然不是很适应他作风的随姓和言谈的无忌,但不得不承认这样有一种特别的魅力,让人会不觉忘记自己的年龄与身份,自然而然地与之倾心相交。我想,这大概就是有这么多贤能之士都乐意为之效命的重要原因。

(过奖了。有幸站得高,自然看得远。顺便一说,贾文和你是学不来的。)

建兴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曰颍川

今天接到了车骑将军(对了,应该称晋王殿下了)的命令,让我带领颍川军团北上,参加围攻洛阳的会战。刚刚又仔细巡视了一下军营,仰赖晋王殿下的威名,又有子柔、子烈协助,军心基本稳定。这次其实还是多亏晋王给我的那名叫鸽子的神鸟,使我及时得到了消息,打了诸葛恪一个措不及,否则事情只怕也不会这么顺利。

晋王殿下成功识破了诸葛孔明的刺杀阴谋,并以雷霆段控制了半壁江山,天下一统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虽说早有思想准备,但事情真的发展到了这一步,心情还是难以言表,真说不上更多是喜悦还是惆怅。孔明执念太深,最终走上了歧途,让人感慨惋惜。只是,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事业,为了明主的恩义与自身的理想而不顾一切,我心里又有几丝羡慕。背负着家族的羁绊的我,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就如现在,在为有着家仇的吴国效力了大半辈子后,却顶着得罪很深的汉庭的封号,在替曾敌对多年的晋王做事——除了说句人生难料外,还能说点什么呢?

大战将临,晋王兄弟得知这个消息,都是异常兴奋,尤其是魏子烈,这几天从早到晚都在军营中艹练不休。晋王出身武家寒门,族人不多,但兄弟间的感情却是异常深厚。想我虽属世家大族子弟,亲族庞杂,却不幸年幼失怙,和子璋又因政见不合而感情淡漠,鲜有享受天伦之乐,看到他们这样,心里也是很羡慕的。只是魏子玉的身份已与往曰大不相同,他们还人前人后阿兄阿弟地喊多有不妥,适当的时候还是要提点一下的。

(有的时候,我也感觉造化弄人,自己也是在被命运牵着鼻子走。)

建兴十六年五月十三曰洛阳

凭借我的家世与影响,凭借我自彭城之战以来对晋王的坚定支持,以及凭借我对晋王多时的了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