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狭路相逢,万更求票!(2/8)

转身拱手道:“请姚大人先去休息,下官也过去瞧瞧。”

现如今灾民的事情就是大事,等闲忽视不得,姚燕语便微笑点头:“大人尽管去忙,不用顾虑本官。”

待童大临走了之后,翠微忙上前劝姚燕语:“夫人去后面休息一下,喝杯茶吧。咱们派去京城送信的人回来了,将军有书信给夫人。”

“嗯。这边你盯着点。”姚燕语转身去了后面临时搭建起来的茶室。香薷细心,来的时候自带了一斤姚家茶园里的茶叶,所以即便在这种破屋烂瓦之下,姚夫人也能喝一口可心的热茶。

半夏把卫将军的亲笔书信递过来,姚燕语茶也来不及喝便撕开信封,拿出里面雪白的信笺展开来读。

卫将军的字银钩铁画分外有力,只是字里行间却透着极大的无奈。原来朝廷已经征集了一部分粮草和药材,因为收到姚燕语的书信知道济州这边药材暂时够用,姚远之便命人把先筹集起来的粮食药材送往没有钦差赈灾的州县。

其实卫章也知道,像济州还有恒郡王憬郡王亲自前去督促赈灾的州县肯定要比那些没有钦差的地方要好过些,虽然大灾之下,不管是大户还是贫民,都深受其害,但地震不是水灾火灾,粮食草药什么的却不会被烧掉也不会被冲走,挖开那些坍塌的库房,吃的喝的还是会有的。只看县里的官员如何跟那些富商大户协调罢了。

就像济州这样的地方,童大临不敢得罪陆家等,但姚燕语一来便有办法。而其他州县就不一定了。为天下百姓计,姚远之的方略是正确的。但如此一来,卫章来济州的行程便会再拖几天。

姚燕语看着卫章字里行间对老岳父的些许微词便忍不住轻笑,看到最后,卫将军居然也有一首词,却不是什么名家手笔,而是他一个完全不懂风月的家伙胡诌的,字句虽然对仗不工整,但勉强押韵:一日不见隔三秋,两日不见愁白头,待到他日终相见,淋漓酣战再无休。

看前两句还有点谱,待看完第四句时,姚燕语忍不住啐了一口,低声笑骂了一句:“这个流氓。”便把信笺折叠起来塞进了信封丢到了茶桌上。

其实她却不知道,卫将军看到她的书信时那种千回百转百爪挠心的样子,说什么‘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事实上卫将军当时恨不得立刻快马加鞭跑来济州,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人摁到床上放肆一通再说,他们是皇帝赐婚的正经夫妻,朝朝暮暮都嫌不够呢!谁要跟她什么‘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但不管心里有多么想,卫将军还是个理智的人。面对妻子的温婉情书,最后他也决定风花雪月一把。只是他肚子里的那点墨水除了兵书就是兵法,对这些香艳诗词上却是一窍不通。想着找唐萧逸这二货过来帮忙吧,又怕被他笑话

再说,夫妻之间的悄悄话让第三个人知道了也终究不好。所以卫将军花费了一整夜的功夫,写写画画,涂涂改改,最终写成了这么一首打油诗,还被夫人给鄙视了……哎!真特么不容易啊!

且说童大临又接收了一批灾民,却不准这些人入城,只在北城门外稚气粥棚,每日一碗稀粥,不求温饱,只愿饿不死这些人就行,而县衙的三把手主簿大人明确说了:济州县没有余粮,希望诸位吃完这顿尽早离开,继续往南走,逃离这重灾区,到了恩城地带就好了,据说那里基本没受地震的影响,且今年恰逢丰收年,肯定能让大家吃个饱饭过个好年。

当然,这些话对这些灾民来说无异于放屁,他们根本不信,就算信也没用,已经逃亡了三五天了都没吃上顿饱的,在这里虽然不能吃饱,但每日一碗粥最起码能保住命了。

去恩城?谁还有命走去二百里路之外的恩城?早成了路边冻死骨了。所以任凭主簿大人喊哑了嗓子,城外的灾民始终有增无减,离去的人寥寥无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