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烈火凤凰 第六节(2/3)

中的银子一天天减少的趋势。

林清华想开源但穷困的河南无源可开他想截流但镇虏军这支现代化的“吞金兽”每天都在消耗着大量的金钱何况还有那正在开工建造的枪厂和火药厂它们所生产的产品还未问世就已经吞噬了林清华大笔的金钱。

为了捞钱林清华绞尽脑汁甚至打起了军火的主意。他知道黄得功和李成栋对燧枪很感兴趣只是由于南京的产量不大而且朝廷也对火器加强了管制所以他们不能大量装备在他们的部队中燧枪的数量均未过三万支他们对于镇虏军很是羡慕多次向林清华表示愿意从他那里购买燧枪。

自从林清华在工匠中实行一带二的学徒制度后他的燧枪产量就成倍提高库存量已达三万余支。不过由于林清华已决定生产更先进的后装枪所以他命令工匠停产燧枪和火绳枪现在他因急需金钱因此又下令从工匠中选出数百人继续生产燧枪并将这些枪卖给黄得功和李成栋先后卖了近五万支。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林清华的努力财政收支终于暂时平衡了而且他所期盼已久的后装枪也顺利的生产出来了。当工匠把生产好的十支样枪拿给林清华看的时候林清华差一点高兴的跳起来他仔细的将枪从头到脚的看了一遍不住的夸奖工匠并向每个参加研制工作的工匠各奖励三十两银子。

虽然这些枪很粗糙枪管很粗表面处理的也不好但它们确实能射击而且还很准。枪的表尺射程是三百丈为单装填空重九斤。最有特色的是枪所用的子弹弹头为尖头铅心铜皮船尾形弹壳为铜底纸筒混合型而且它的弹头与弹壳是分离的并不是一个整体因为通过实验工匠们现若是将弹头与弹壳装在一起那么在剧烈的运动过程中弹头可能会脱落甚至将弹壳前部的纸筒撕破所以不得不将弹头与弹壳分开。在射击前士兵必须先将弹头从枪膛塞进枪管然后再把弹壳塞进去由于弹头前面有膛线的阻挡而后面则被弹壳紧紧顶住所以弹头被牢牢的限制在枪膛的前部不可能滑动火药击以后弹头就能顺利的沿着膛线飞出枪管。

经过几天的严格实验林清华决定立即大批量的生产这种后装枪并将这种枪命名为“快枪”。虽然在桐柏山设立了数十个生产车间但快枪的产量并不大即使是工匠们三班倒日夜不停的生产也只能保证每月三千多支的产量。当第一批快枪被生产出来后林清华立即用其武装了近卫旅并将近卫旅淘汰下来的燧枪又卖给了李成栋。

看着近卫旅的士兵们练习操作快枪林清华得意万分但他很快就想到若是只有步枪而无手枪的话那么骑兵和军官们就没有合适的武器于是他立即动手设计后装手枪。开始他想比照着他手上的那支转轮手枪生产一种军用手枪但他很快现以现在的技术很难保证加工精度而这将严重影响转轮手枪的气密性和安全性。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按照抗战时期根据地的土法生产一种俗称“单打一”的单手枪这种手枪一次只能装一子弹但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适合大量装备部队。为了减轻后勤压力这种手枪所用的子弹与步枪完全一样因此其后坐力较大但由于枪管短所以其后坐力还在人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当林清华将手枪的设计图纸交给工匠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朝廷的敕使来了。这次来的不是太监而是一名吏部的官员。当他在跪着的众人面前念完圣旨后包括林清华在内的所有人都有些茫然不解因为圣旨里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训斥了林清华责备他不顾同僚之意蓄意挑起与左梦庚的争端并以此为借口解除了他的豫鲁督师之职改授为河南总督。

林清华对于将他改授河南总督并不意外因为这是他与黄得功、李成栋说好的但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朝廷对有投降满清嫌疑的左梦庚那么客气而对自己却那么的刻薄。

林清华起身接过圣旨看了看那吏部官员的表情但那张冷冰冰的脸上什么也看不出来正茫然间那敕使又拿出了一份圣旨来林清华等人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