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喋血山河】(三)(2/3)

想。

正是因为这样,蒋钦愤愤不平,徐庶明明知道守城将领都是袁术帐下旧将,也知道周泰曾经跟随孙策在袁术帐下为将,与纪灵、雷薄等人甚是熟悉,可他仍然派遣周泰潜入城中伺偷袭城门。这岂不是让周泰前去送死吗,为何不派魏延前去?难道就因为魏延是荆州将领,而他蒋钦和周泰是江东将领么?口口声声说江东军和荆州军是一家,全是屁话,一到关键时刻,江东军就成了后娘养的,掉脑袋的事全都交给江东将领去做。真是岂有此理?

树荫下,徐庶同样看不清蒋钦的神态表情,但他完全可以猜到蒋钦此刻在想什么,为何平白无故的替曹仁大军鸣不平。事实上,徐庶很清楚,蒋钦根本不关心曹军将士的死活,他之所以拿曹军说事,其目的就是为了发泄对他徐庶的不满,对他派遣周泰乔装进城之事耿耿于怀,心生怨恨。

想到这一点,徐庶低声道:“公奕将军所言不无道理。眼下我们和曹军的目的是一致的,彼此又是盟军,无论暴露哪一方的行踪都会遭到西凉军的围追堵截,难免损兵折将。但是我们此行是孤军深入,兵力有限,一旦暴露在西凉军面前就会立刻身陷绝境,若是再被西凉军围困,必将全军覆没。

相比之下,曹仁帐下兵马颇多,即便遭遇西凉军拦截追杀,也有能力杀出重围,至少撤回兖州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如果我们和曹仁之间必须暴露一个,以吸引西凉军的注意力或牵制西凉军的话,曹军无疑比我们更合适。”说白了,徐庶的这番话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死道友不死贫道,保全自己就行,至于盟友嘛就是拿来出卖的。

蒋钦根本不认可徐庶的这套说辞,正要开口争辩时却见徐庶抬在他眼前一晃,沉声道:“阳翟城不是那么容易被攻陷的。此城是颍川郡城,郡守名叫常林,乃西晋皇帝李利麾下的一名干才,上任以来施政有方,劝课农桑,吏治清明,深得百姓爱戴。不仅如此,此人曾在河东郡当过一任太守,那时正是讨袁之战的关键时刻,他与河内太守携率领两郡府兵抵御曹操大军的进攻,从而在李利兵败邺城之后守住了河内郡。

由此可见,颍川太守常林颇有谋略,虽是文官却胆识过人。再加上,此城有纪灵、雷薄、陈兰和刘勋等袁术旧将驻守,守军多达两万五千之众。故而我等想要一举攻陷此城,即使偷袭城门得,也不可能一鼓而下,至少也要鏖战一夜。”

说到这里,徐庶轻声叹息道:“好了,多说无益,趁着这点时间歇息一下吧。等到战事一起,就再也没有时间休息了。”说完话后,徐庶再不言语,靠在树上闭目养神。而蒋钦则是话到嘴边却不得不咽回去,憋得他满脸通红,好不难受,却又无可奈何。

随即,蒋钦索性倒在树下的草丛上摆成“大”字型,仰面大睡,还故意打呼噜,借此发泄心中不满。魏延则坐在树下,怀里抱着长柄战刀,靠在树上闭目假寐,他对江东将领的态度与徐庶、庞统等人并无二致,纯粹是利用而已,心里根本没把江东军当成自己人。所以他并不关心江东将领的死活,他在意的是周泰能不能第一时间夺取城门,迎大军入城,至于其他事情一概和他无关。

时间悄然流逝。

阳翟城中的万家灯火已然不见了,唯有街巷上的风灯还在随着晚风摇晃。像阳翟城这样人口多达十几万之众的大城,街上的风灯是彻夜长明的,西晋辖下各州郡的州城、郡城和人口超过十万的城池都是如此。

深夜寂静,街上没有行人,全城十几万人都沉浸在睡梦中。忽然,打更的更夫出现在宽阔的街道上,一边敲着铜锣一边吆喝:“天干物燥,小心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