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议废立(3/3)

《三国演义》里塑造的袁绍,以“十八路诸侯讨董”为分界线,前期“伟光正”“高大上”,后头整个就垮掉了,显得很突兀。但能在汉末三国那样的乱世中崛起,称雄一方,依靠的是仅仅是家族背景么?

许攸耐心地等着。

果然,尽管耗时颇久,但袁绍到底还是从抓狂、叹息、沉默中解脱出来。使劲一拍大腿站起身来,沉声道:“骨头再硬,一口一口地啃!”

会心一笑,小眼中难掩狡黠之色:“那主公想好了先啃哪一块吗?”

“先啃……我这比喻是不是不太恰当?”袁绍苦笑。这一笑,让他觉得轻松不少,略一思索,即道“我现在脑子乱,晚间叫上沮授审配,理个头绪出来。”

许攸趁机趋前道:“先前公路所言,也是一个头绪。”

袁绍意味地看他片刻,摇头道:“不可。”

“为何?”

袁绍叹了口气:“子远,你觉得我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天子在许都。”

“不错。”袁绍点头。“所谓四世三公,门多故吏,那是指名望、人脉、影响。但光凭这些,成不了大事。孔子在世时就被誉为‘天纵之圣’,这名望影响谁人可比?周游列国,人脉也不少?可想作个官还得看人脸色。圣人尚且如此,何况是我?”

“我与旁人相较,最大的优势就是居于中心。只要天子在许都,我就代表朝廷!”

袁绍并非盲目自信。原来的历史轨迹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曹操。后世有许多的论述,来研究“挟天子”到底有什么好处。

简单地说,就四个字,师出有名。

别小看这四个字,无论古今中外都一样,要打仗,你必须要一个理由。一千八百多年后的美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影响力恐怕不输给汉朝?要打一个小小的伊拉克,还得搬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个借口。

以美国的实力,打伊拉克不跟玩儿似的?为什么非要找一个理由?这就叫“师出有名”,因为他是坏人,我打他,我就是好人,我就是正义!你服不服?

同理,在汉代,控制了天子,控制了朝廷,我就是中央,你就是地方。我搞你,叫替天行道,你搞我,叫犯上作乱。

只要占住这个道德制高点,干什么事都方便。不管是充实行伍,招揽人才,你永远都可以大声告诉所有人,我们是在为国而战,我们是在效忠天子,我们是正义的。

许攸属于那种“脑后长反骨”的人,但此时也不得不默默点头。

“可如果我听从了公路的建议,废天子立陈留王,虽然可以暂时解决‘亲政’这个问题,但后续的影响无法估计。大臣们会怎么看?士人会怎么看?百姓会怎么看?我不能冒这个险!否则,我跟董卓有什么区别?”

许攸虽然有理由可以反驳,但一来自己都觉得稍嫌牵强,二来袁本初也不一定听得进去。思之再三,劝道:“至少,公路说的前半段可以考虑。”

“你是说太后?”

“正是。逆姑妇之礼,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不孝之人,绝不会有谁拥护。”袁绍面上阴晴不定,半晌后才道:“再议。”。.。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