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章 王霸访谈录(3/4)
什么?继续打?你是白痴啊你?军队对军队当然没问题,但是人家是全民皆兵啊。在打败狗奴国后,那时候邪马台全国人口估计不下三十万。都超过当时大汉不少的小诸侯了。再说了,就算打赢了人家,剩下的人怎么办?你留下来当王么?我们那次去的人总共才一万多人。后勤补给什么的几乎没有。怎么打?敢打么?
所以后来我们又花了大概半年多的时间,随行来的矿脉师在找到了石见银山、甲斐金矿、佐渡金矿以后。就全军退走了。嗯,对,就是现在给全世界提供银币原料的石见银山,给大汉中央银行提供金币原料的瀛洲两大金矿。嗯?半年多发现三大矿很难么?哼哼,我们是谁的手下啊?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伟大主公的手下啊。
所以总的说起来,我们的第一次出海远征并不算成功。除了确定三大矿的位置之外,就是在回来的路上又扫了几十个“国”,抓了三千多倭人回来发卖为奴隶和角斗士而已。比起出征一趟海量的粮食消耗和战舰损耗。其实是得不偿失的。这一点,现在的教科书也不都是这样写的么?对,不要歌功颂德,实事求是,是主公对大家的基本要求啊。
当然哪,教科书里绝对不会写甘将军回来后被主公抽了一顿的事情的哪。也绝对不会写甘将军被主公抽了一顿后,还被主公卖了。回到家被甘夫人罚跪搓衣板的哪。所谓历史的真相其实都只有参与者才能最清楚的哪。
我们第一次回来的时候,主公虽然刚刚打赢了官渡决战。但是本身受创也不轻。一战下来阵亡的士兵差不多三万,连金甲将高将军都战死。这是主公起兵十五年来从未遭到的巨大损失。而且兖州、豫州、北扬州拿下来以后。以主公悲天悯人的脾气,还要花费海量的钱粮去养那三州的百姓一年。而且那时候还开始重建雒阳……所以那时候主公也没有力气再派出大规模的舰队出海了。
后来主公又派我去瀛洲走了一趟,那一次,战舰就只有五艘,剩下的就是些商船了。经过和邪马台国的谈判,我们在他们国家附近买了一块地皮。在那里建了一个港口。对,就是现在的大阪港。从此以后,我大汉的镜子啊、高度酒啊、丝绸啊什么的,不再通过马韩周转。而是直接运到瀛洲直销。这样一来的结果有三个。一是马韩的经济遭到重创,很快就衰落了。要不是后面几年我大汉一直有意识的支持他们一些战甲兵器,他们能不能撑到后来我大汉军队灭掉扶余都是两说。二是我大汉的财政收入上升,商人们获利也更加丰厚。真真实实的刺激了商人们开发海路的热情。三就是邪马台国的变化了。他们喜欢我们大汉的货物,但是又拿不出什么好的商品来换。于是主公让我跟他们讲,要换我们大汉的货物可以。拿金银、人口来换。于是邪马台国后面十多年,拼了老命的挖矿、发动战争捕捉其他部落的人口。结果促使邪马台国东边的上百个部落联合了起来,又形成了一个较大的部落联盟。为以后邪马台国的灭亡打下了种子。
嗯,所以说主公就是主公。不动声色之间就拿到了我大汉想要的东西。所以从那时起,十五年后,主公才有了进行大汉全国币制改革的底气。我也不知道那十多年瀛洲流入大汉的白银、黄金有多少。你只要想想一块巴掌大的镜子可以在瀛洲卖到五十两银子一面,就可以想象那是如何的暴利了。
嗯?你问我为啥瀛洲会有这么多金银?喂!小子,老子二十岁前是个文盲好不好?二十岁后虽说有随军夜校可以就学。但那时候一是年纪大了,早过了读书的好时候。再说当年一边打仗一边读书,怎么可能念得好?你才是渤海师范学校毕业的高材生好不好?你物理基础白学哪?
听好了,瀛洲那地方虽然和三韩半岛一样,多山少平原。但是比起三韩半岛来,他是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虽然火山地震什么的很不好,但是火山地震越多,越容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