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大将(1)(3/4)

*赖典韦当住寨门,方得逃奔”。[18]正因为典韦三次救*,所以连这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狠心之徒”也亲自哭而奠之,虽然曹*的长子及爱侄也同时殉命,但*叹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甚至一年之后,曹*行军经由故地,仍不禁放声大哭,“且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吊奠典韦之魂,并亲自拈香哭拜,祭毕方祭侄及长子……”典韦典韦在京剧中被画为黄脸。在京剧中黄色的脸谱代表的是武力勇猛或者是凶险狡诈的角色。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仁暗自结集上千青年,游于淮河、泗水之间,后带队跟随曹*,任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1]公元19年(初平四年),在曹*破袁术之时,曹仁大有斩获。从征徐州,曹仁经常督领军骑,担当阵前先锋。又别攻徐州刺史陶谦的部将吕由,击破敌军,再与大军会师彭城,大胜陶谦军队。后从攻费县、华县、即墨、开阳(以上皆为徐州辖内县地),陶谦派遣部下急救诸县,皆被曹仁击破。[2]曹仁公元195年(兴平二年),曹*征吕布,遣曹仁别攻句阳,成功拔城,更生擒吕布手下将领刘何。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平黄巾后,迎接汉献帝定都于许县,并以曹仁数有军功,拜为广阳太守。曹*十分器重其英勇武略,于是不使曹仁守郡,而让他以议郎身份(职官名。秦代设置,掌论议。)督军。公元198年(建安三年),从征张绣,曹仁别攻周围县地,略城虏众达三千馀人。曹*军退还之际,张绣派军追击,曹军不利,士卒皆丧气,独曹仁起而激厉将士,军心甚奋,曹*壮其所为,最终击破张绣。[]公元199年(建安四年)春二月,张杨为部将杨丑所杀,杨丑又被眭固所杀,眭固引众欲投袁绍,屯于射犬。夏四月,曹军进军临河,曹仁与史涣渡河击眭固。眭固使张杨故长史薛洪、河内太守缪尚留守射犬,自己则带兵北寻袁绍求救,然而与曹仁等相遇于犬城。双军交战,曹军大胜,并斩眭固。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袁绍相持于官渡,汝南降贼刘辟等响应袁绍反叛,侵扰许地,袁绍遣刘备出袭、强诸县,县众多举而应之。使自许昌以南之地,吏民皆甚不安,曹*亦以之为忧。此时曹仁进言:“南方诸县以为我军目前有官渡之急,不能解救他们,而刘备此时却以大军压境,他们的背叛是正常的事。但刘备刚刚统袁绍的兵,还未能得其所用,一击便可破了。”曹*同意其言,于是令曹仁遣骑攻打刘备,将其击走,曹仁终于尽复收各个叛县而还。后来袁绍遣别将韩荀想钞断曹军西道,却被曹仁破之于鸡洛山。袁绍自此不敢再别遣分军。曹仁又与史涣等抄截绍运粮车,尽烧其粮。[4]公元205年(建安十年),河北既定,曹仁从围高干于壶关。当时曹*下令:“城陷之后,尽坑敌军。”结果连月不下。曹仁向曹*劝谏:“围城攻郭,必须向敌军宣示活门,这是为了替其开辟生路。如今主公向敌军宣告城陷必死,那敌人势将坚心死守。而且此城坚固粮多,要攻,则士卒疲伤,要守,则迁延日久;这样驻军于坚城之下,强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计。”曹*听从其言,果然城池立降。于是收录曹仁前后军功,封都亭侯。[5]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从曹*讨平荆州,曹仁进封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守来攻的吴将周瑜。曹仁像[6]周瑜带军数万,其前锋数千人已至,曹仁登城远望,募得三百人,便令部曲将牛金迎军挑战。但吴军甚多,牛金众少,于是被围。曹仁与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牛金等三百人垂危频没,左右之众皆失色惊惧。惟曹仁意气奋怒,呼左右取马来,陈矫等知曹仁欲下城救牛金,于是一起拉着曹仁:“贼众强盛,势不可当。何不放弃这数百众人,而将军却要以身相赴!”曹仁不应,披甲上马,带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与敌军距百馀步之遥,迫近城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